一、中职教育的特点。
中职教育就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,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。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两年半或三年时间,所学课程比较多,真正用到技能上的时间比较少;加之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、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,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。因此,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,只能是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、文化知识,基本的专业技能。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,行为习惯,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、择业观,积极、健康的精神面貌,良好的劳动纪律,高度的工作责任心,才能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,才能真正成为行业需求的人才。
二、影响学生就业的思想、就业心理的因素。
1、学生定位不准确,待遇期望值过高。
首先,学生没有把自己位置摆正,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,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,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。
其次,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,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。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、技能毕竟有限,有很多工作岗位很难立即胜任。用人单位一般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,要安排有经验的师傅进行指导,让他们能早日适应岗位的要求。
再次,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,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。比如:电子、机械等专业是技术工种。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,经验就越丰富,技能就越高,待遇才可能高。刚出校门的中职生,专业技能有限,缺乏实践经验,待遇较低是理所应当的。
2、独生子女的娇气。
现在学生当中,独生子女较多,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,娇气太重,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。学生到单位实习,刚开始还能吃苦,但工作一段时间后,学生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示出来。同时,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比较溺爱孩子,不忍心自己孩子受苦,让学生主动辞去工作。还有一些学生既怕苦怕累,又没有上进心。
3、年龄偏小,心理不成熟,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。
学生走出学校,面向社会,大多只有18岁左右,社会阅历很有限,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、礼仪、为人处事、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,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,不善于与人交往,使就业面临困难。
三、应对的措施。
1、明确目的,对症下药。
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,就是培养学生能胜任工作的、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、文化知识、专业技能、职业素质、职业道德、职业规范等,让学生能适应单位的要求,并能在单位站稳脚跟。
单位需要的学生,首先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,较好的思想品德、行为习惯,能吃苦耐劳,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。他们普遍需要农村来的学生,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、比城市学生勤快、比城市学生好管理,服从意识强一些。
这就要求教师把就业教育要融入到教学之中,走出校门,多到行业调研,了解行业需求,并应用到教学之中。
笔者认为:中职的德育工作中,重点就是就业教育,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思想素质。比如,要求学生养成不迟到、不旷课、不早退,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,实际上就是为了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自觉遵守厂规厂纪,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等。凡好的单位,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很严格。如果学生不能适应,轻则扣钱,重则除名。比如,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、一丝不苟地做好清洁等习惯,实际上就是为了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认认真真做事,踏踏实实干工作。少说话,多做事,始终是单位欢迎的人。比如,培养学生爱校、爱专业、爱班级,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今后能爱岗敬业,热爱自己的单位。很难想象,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,能受到单位的欢迎。
这些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应在就业前突击,而应从进校就开始,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,并与各学科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。
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,在家娇生惯养,有的学生形成了任性、懦弱等心理问题,在意志品质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首先,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和压力,勇敢地面对现实。让学生明白:吃苦并非是一件坏事,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。人们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下取得的。青年正值意气风发,勤奋向上的时期,应该勇敢迎接新的挑战。我经常给同学门举以前毕业学生的实例。
其次,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。学生在校已学习了两年半,文化知识,专业技能已打下良好基础,刚参加工作,最重要的是态度,是诚恳踏实、积极向上、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;同时,工作上必须付出比老员工多几倍的努力。只要树立信心,战胜自我,前途就充满希望。
2、定位准确,低调做人,踏实做事。
在外资企业工作,大专生和中专生是单位觉得最好‘使用’的人。在这些企业,本科生、研究生不少,博士生也有,最低层就是大专生和中专生。在所有的工作人员中,大专生和中专生就觉得自己文凭最低,对工作岗位无任何要求。这种低调的心态,反而使得他们对工作积极主动,任劳任怨,在岗位上干得很出色。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,很多人的业务能力超过了该单位的很多本科生、研究生,不少人被提拔到管理层。由此,对学生就业指导时,要教育学生摆正位置,对待遇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,心态低调,认认真真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。
3、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处理社会人际关系,作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
工作,意味着学生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,走向社会的大舞台。同事关系、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、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,容易相处,要引导学生重视人际交往,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,处理好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。
首先,要让学生认识到:协调、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,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。诚实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,坦率地表露心迹,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。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,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。现代社会的发展,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,团队精神。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,要以全局为重,处事要考虑到别人。
其次,要教育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学会宽容与忍耐, 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,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,应采取谦和忍让的态度,消除偏激,避免将矛盾激化。
再次,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。学会尊重别人,讲究礼貌礼仪,从小事做起,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,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和谐、温馨、真诚的氛围之中,为自己事业迈向更高阶梯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4、要有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
学生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,养成了依赖心理和自律不严的习惯。而工作之后,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,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循循善诱的老师,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、亲密的同学关系。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,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。角色的迅速转变使学生感觉很不适应,精神压力很大,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,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,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。
教学中,必须引导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,培养他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,勇敢地面对现实,对自己提出高标准、严要求,比如要求学生遵守规定的到校时间,养成守时习惯,否则以后工作就不适应单位的考勤制度。当面临困难、问题时,不能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,要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,克服独生子女身上的弱点。
总之,中职生的就业关系到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,就业教育工作做得好坏与否,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就业,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,并根据学生的特点,所授课程的特点,扎扎实实,认认真真做好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。
上一个:
就业专栏:员工招聘面试技巧及注意事项
上一个:
就业专栏:员工招聘面试技巧及注意事项
关于我们
坚持新型办学理念,不断提升办学内涵,全面实现信息化、智能化、军事化和生态化校园,全力打造鄂西北地区特色专业高中。
在线留言
客户留言
描述: